明天就是冬至啦!又该吃饺子啦!小时候姥姥说冬至就得吃饺子,不然会把耳朵冻掉的,然后吓得我大口大口地吃下一碗。冬至感觉就是饺子的专属节日,甚至比春节还要贴切。冬至正好又是周日,和家人美美地吃上一顿饺子,别提多舒服啦~
那么在冬至有什么习俗,又有啥养生的小诀窍呢?一起来看看吧。
一、冬至是怎么来的?
每年的公历12月22日左右。冬至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一个确立的,有数九、冬节、长至节等别称,在我国的历史有接近3000年的历史,是中华名族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,在北方地区有“冬至大如年”的说法,冬至还是全年中白昼最短、夜晚最长的一天。
冬至日是数九的第一天,要经历“一九”到“九九”等寒冷的天气,等到数九结束,寒冷的天气才会彻底告一段落。冬至是仲冬节气,到了冬至节气全国各地基本上都已经进入了寒冷的天气,冬至又叫数九,数九和三伏天对立,一个是全年最冷的一段时间,一个是全年最热的一段时间。
二、冬至习俗吃点啥?
1、饺子
饺子是“冬至”绝对是必备美食,古谚云:“十月一,冬至到,家家户户吃水饺。”。特别是在中国北方地区,“冬至”吃饺子已经是流传了千年的历史,人们在“冬至”这天吃饺子也寓意着吉祥如意。
2、汤圆
古人有诗云:“家家捣米做汤圆,知是明朝冬至天。”“冬至”吃汤圆,是我国的传统习俗,在江南尤为盛行,民间便有“吃了汤圆大一岁”之说。汤圆也称汤团,“冬至”吃汤团又叫“冬至团”;汤圆可以用来祭祖,也可用于互赠亲朋。
3、馄饨
老北京有“冬至馄饨夏至面”的说法。《燕京岁时记》云:“夫馄饨之形有如鸡卵,颇似天地混沌之象,故于冬至日食之。”除了形态相似,“馄饨”也与“混沌”谐音。冬食馄饨,有利于寒冷季节热能的储蓄,而且馄饨的做法也十分简单。
4、羊汤
“冬至”喝羊汤也特别好,而且在中国北方地区一直有着“冬至”喝羊汤的习惯,“冬至”正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,这时人体内寒气增加,身体抗寒能力减弱,及时喝一些羊汤能滋补身体也能提高人体的抗寒能力,也能增强人体在冬季的抗病能力。
三、冬至养生怎么做?
1、冬至御寒,让冬季不再冷
冬至养生,首要的任务就是做好防寒保暖的工作。饮食上要以温热为主,要根据气候变化适当增加衣物,尤其要注意头部、颈部和足部的保暖。经常四肢冰冷的女性,可在每天睡觉之前用热水泡脚,能促进血液循环,缓解手脚冰冷的现象。
2、阳气萌芽,补阳很关键
冬至时阴已达到极盛,阳气开始萌芽,此时进补,身体的吸收率也很高,对身体十分有好处。俗话说:“:三九补一冬,来年无病痛。”冬至时往意补养阳气,对来年春天阳气的升发极为有益。所以冬至时应适当补养,多吃补阳气的食物。同时要注意节欲保精、调和心神,不要过分劳心,晚上少熬夜。
3、养藏十分重要
冬至后,天气寒冷、阳气伏藏,此时应顺应这一变化,注重养“藏”。平时要早睡晚起、劳逸结合,避免操劳过度,学会控制情绪,勿急躁发怒,以免扰动闭藏的阳气。
4、滋阴润燥防感冒
秋冬宜养阴。而北方冬季天气一般比较干燥,常有大风天气,因此冬至养生要注意滋益阴精。平时,要注意多吃滋阴类的食物,少吃干燥、辛辣等伤的食物。另外,卧室要保持适当通风并注意保持一定的湿度,以预防感冒、肺燥核嗽、咽喉干痛等不适。
最后,祝大家冬至快乐,多吃几个饺子!